近日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并发布2019年“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”。本次调查的城市共计36个,指数的核心数据为连锁品牌化的便利店数量、便利店数量的增速、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及政策支持力度;在此基础上,统计计算出了各城市的便利店发展指数。
2018年中国各城市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:
增长是大趋势
2018年便利店增长率超过10%的城市占到所调查城市总数的55.6%,大部分城市便利店的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。其中,青岛市的便利店增长率达到了33.3%,是所有城市中发展最快的,其次是乌鲁木齐和北京。而昆明、哈尔滨、天津、石家庄的便利店发展出现了负增长。
虽然,各城市之间的便利店发展存在一定差距,但从整体来看,增长仍然是大趋势。
一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,二、三线市场空间较大
整体看,一线城市中北京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,西部区域城市乌鲁木齐、西安、重庆便利店增长速度较快,增速分别为31.1%、30.0%、15.4%。
从本次统计结果来看,一线城市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的便利店市场发展已趋于饱和,开店难度在不断增加。阻力主要来自于成本的增加,以及竞争,门店资源的稀缺在不断挤压便利店的发展空间。在一线趋于饱和的同时,二、三线城市便利店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。
全国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比例较低,且区域差距较大
由于中国南北跨度较大,受气候、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, 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区域性特点较为明显,南北方24小时便利店比例存在明显差异。南方地区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普遍高于北方地区。从全国范围来看,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平均占比较低。
全国范围政策支持有待突破
从统计数据看,政策对便利店发展的支持程度较好的仅有9个城市,占比仅25%,与去年持平,政策支持普遍较少。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政府配套政策依然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。
信息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